二十年后,漏水房屋问题仍在困扰新西兰,每年耗费市议会数千万纽币。政府正简化审批流程,但专家警告,需谨慎避免重蹈覆辙。奥克兰市议会去年为此支付了2500万纽币,建筑行业呼吁加强监管,防止劣质工程再次发生。
政府监管
-
-
当提到新西兰的出口产品时,大多数人会首先想到乳制品。然而,你可能不知道,这个南太平洋岛国也是世界蜂蜜出口大国,其出口额仅次于中国。2022年,新西兰蜂蜜的出口总额约为2.65亿美元,仅比中国少约1200万美元。是什么让新西兰蜂蜜在国际市场上取得如此成就?印度数据咨询公司CPC Analytics的合伙人奥姆卡·萨斯(Omkar Sathe)一语道破天机:新西兰采取了“软硬兼施”的策略,在严格监管蜂蜜产业的同时,也进行合作拓展市场、资助研究,最终成为中国蜂蜜的强劲对手。 以量取胜 vs 以质取胜 印度智库“观察家研究基金会”(ORF)于10日发表了萨斯撰写的文章。文章指出,中国是全球最大蜂蜜出口国,2022年的蜂蜜出口额约为2.77亿美元,而紧随其后的并非一般认为的美国、印度和巴西等国,而是产地面积不到领土1%的新西兰。 萨斯分析,中国2022年出口了约156,000公吨的蜂蜜,平均每公斤售价为1.8美元,走的是“以量取胜”的路线。而新西兰仅出口了约14,000公吨,平均每公斤售价却高达25.3美元,大约是中国蜂蜜价格的14倍。新西兰正是凭借这种“以质取胜”的策略,在全球蜂蜜市场与中国展开了差异化竞争。 马努卡蜂蜜:新西兰的“液体黄金” 新西兰蜂蜜的成功并非一蹴而就。萨斯指出,1993年,中国蜂蜜出口额约为7000万美元,而新西兰仅为近380万美元,当时新西兰蜂蜜的售价是中国蜂蜜的3倍,而当时全球第二大蜂蜜出口国阿根廷的出口额约为5000万美元,溢价为中国的1.25倍。 然而到了2022年,阿根廷蜂蜜出口溢价只是中国的1.9倍,而新西兰却大增到了14倍。是什么造就了新西兰蜂蜜身价的飞跃?萨斯提到了一个关键词——“马努卡”(mānuka)。 蜜蜂约于1839年被引进新西兰,它们吸食原产于新西兰和澳洲东南部的松红梅花蜜,而新西兰毛利人称这种花为“马努卡”。由于每年开花期仅有2至6周,使得马努卡蜂蜜成为珍稀产品。 “软硬兼施”:政府与产业合力打造高端品牌 萨斯认为,马努卡蜂蜜的稀有性使其在1980年代至1990年代获得了初步的出口成果,该产业在国际市场上的成功也受到了新西兰政府的关注,并投入了多项倡议进行推广。 在“硬”的方面,新西兰政府对蜂蜜产业进行了严格监管,所有养蜂人和养蜂场都要注册,并保留所有记录,每盒蜂蜜都能凭独特的养蜂人身份和类似编码追踪。此外,只有符合严格的品质标准,才能被称为马努卡蜂蜜。每批送交的蜂蜜都要在授权的实验室进行4次化学标记与DNA检测。萨斯表示,由于马努卡蜂蜜被视为奢侈品,确保严格控管品质至关重要,“通常政府核可被认为是‘禁忌’,但在此特别情况下,保持对奢持品的高标准让人可理解”。 在“软”的方面,新西兰政府还与蜂蜜产业合作,在1990年代支持成立了认证马努卡蜂蜜的组织,现在名为“独特马努卡元素蜂蜜协会”(UMF),其审核标准比政府的最低要求还高,符合标准的生产商可使用UMF商标,并参与政府的营销活动。 新西兰蜂蜜的成功故事,是“天时地利人和”共同作用的结果。独一无二的马努卡花赋予了新西兰蜂蜜独特的竞争力,而政府和产业的通力合作则将这种竞争力转化为了市场优势。在新西兰蜂蜜产业发展的过程中,我们看到了“高品质”的力量,也看到了“品牌打造”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