塔斯曼海风云:新西兰夹缝中的“太平洋游戏”
最近,塔斯曼海的风浪似乎格外汹涌。先是,中国海军被指控派遣军舰进入该海域,引发了关于“挑衅”的猜测,让不少吃瓜群众直呼“好家伙,这下热闹了”。 紧接着,舆论的聚光灯又对准了新西兰。 别看新西兰地处南太平洋,一副与世无争的模样,实际上,它在新美“联手制衡”中国的棋局中,也扮演着自己的角色,甚至还签下了“卖身契”,准备“加戏”。 去年,新西兰国防军就参与了由美国主导的“勇敢之盾”演习,这可是“精确、致命、且压倒性的多轴、多领域效应”的实弹演习啊! 仿佛在说:“别看我人畜无害,真要动起手来,也不是吃素的!” 更有意思的是,新西兰海军还派出一艘军舰参加了 6 月份的“环太平洋”大规模演习,要知道,这可是中国眼中的“集团对抗”! 29 个国家参与,用实验性武器击沉了一艘大型旧美国海军舰艇,场面堪比好莱坞大片。 这背后,五角大楼的目标可是赤裸裸的——“威慑中国,建立一支更具杀伤力的部队”。
军备竞赛:新西兰的“左右为难”
这场“太平洋游戏”可不是闹着玩的,预算高达 20 亿美元,现在更是被纳入五角大楼新的 170 亿美元“太平洋威慑倡议”之下。 新西兰也签下了参与联合地面演习的协议,这意味着什么? 意味着它在“左右为难”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想象一下,一边是最大的贸易伙伴中国,一边是“五眼联盟”的盟友美国,这其中的微妙平衡,恐怕只有新西兰自己才能体会。 为了加强美国在印太地区的军事工业基础,一个由 13 个国家组成的集团于去年成立,新西兰也在其中,这背后是“区域维持”框架。 尽管早在特朗普上任之前,这些举措就已经开始,而且他尚未为印太地区制定任何行动方案,但风向已经很明显了。 双方都在增加火力,新西兰也加入了进来,就像是两个人在拔河,而新西兰则是站在中间,随时可能被拉扯得“劈叉”。 值得一提的是,中国海军造船业的产能是美国的 200 多倍,这让美国显然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
科技与未来:新西兰的“小心思”
印太地区的行动,还涵盖了新西兰通过“五眼联盟”与之相关的、新兴的网络战联合行动。 这可不是开玩笑的,这可是“看不见的硝烟”。 更重要的是,这些行动扩展到特朗普政府所喜爱的新兴技术,例如无人机。 在这方面,新西兰国防军及其传统盟友的科技部门正在进行越来越多的合作。 这也反映了美英澳 AUKUS 联盟将如何影响新西兰,即使它没有加入 AUKUS 第二支柱,因为首要任务是保持其军事技术与澳大利亚的互操作性。 想象一下,反潜作战中人工智能的应用,P-8A 海神反潜机的加持,简直是如虎添翼。 新西兰国防军观察员已开始参加由美国主导的演习,这些演习测试了武器化无人机,例如 2023 年底在澳大利亚举行的“自主战士”演习和在美国举行的 GIDE 演习,这无疑是为未来的战争做准备。 更令人关注的是,美国国防工业实施计划中的“复制者”项目,目标是在太平洋战区部署数千架无人机,这可是“用魔法对抗魔法”的节奏。 尽管新西兰并未被视为该项目的优先合作伙伴,但在“印太工业韧性伙伴关系”的首次会议上,新西兰的身影也出现了。 尽管国防军在 12 月份曾表示要削减与盟友的合作以节省资金,但在最新的财政部更新中,国防部门的资本支出却遥遥领先,这背后的“小心思”,真是耐人寻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