贪婪的鳗鱼和厚颜无耻的啄羊鹦鹉:柳岸野生动物保护区50年的奇闻轶事
柳岸野生动物保护区,基督城第一家动物园,迎来了它的50岁生日。这个充满魅力的地方,不仅是野生动物的天堂,也是几代基督城人珍藏的童年记忆宝库。让我们跟随Alex Casey的脚步,一同探访这片神奇的土地,聆听联合主管Mark Willis讲述柳岸半个世纪以来的精彩故事,感受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
你准备好被一群“吃货”鳗鱼的热情包围了吗?想象一下,穿着恐龙连体衣和勇士队队服的孩子们(妥妥的“小恐龙”大战“小勇士”既视感),聚集在喂食台前,咯咯地笑着,等待着即将上演的“鳗鱼盛宴”。滑溜溜的鳗鱼们像离弦的箭一样从水中窜出,嘴巴张得老大,仿佛能吞下整个世界,贪婪地抢夺着鲜美的生肉末。这场景,简直就是现实版的“食人鱼”电影,只不过主角换成了更接地气的鳗鱼。Mark Willis风趣地说:“这要么让人对鳗鱼的爱瞬间爆棚,要么吓得魂飞魄散,妥妥的‘大型双标现场’”。
从金雀花荒地到野生动物天堂:柳岸的华丽蜕变
喂食鳗鱼只是柳岸众多精彩活动之一。50年来,无数孩子在这里留下欢声笑语:在锈迹斑斑的老拖拉机上摆拍,帽子被调皮的啄羊鹦鹉“顺走”(心疼一秒钟),被傻乎乎的鹅追得四处逃窜,甚至被“傲娇”的美洲驼吐口水。Willis笑着爆料:“我们当初低价购入那只美洲驼,就是因为它会吐口水,这可是它的‘独门绝技’!”
如今的柳岸,绿树成荫,生机勃勃,游客们可以在农场、新西兰本土物种和外来物种三个区域尽情探索。然而,在1969年,当Mark的父母Michael和Kathy Willis买下这块地时,这里却是一片荒芜,遍布金雀花和荆豆。Willis回忆道:“我祖父曾说,这是他见过的最贫瘠的土地。” 尽管如此,一条蜿蜒的河流和几棵婀娜的柳树,为这片土地增添了一丝生机,也为未来的柳岸埋下了希望的种子。
用爱建造的动物园:Michael Willis的梦想与现实
Michael Willis是一位狂热的动物爱好者,他梦想着在基督城建立第一家动物园,这在当时是一个大胆而浪漫的想法。为了实现这个梦想,他白天在宠物店卖金鱼,晚上和周末则在柳岸辛勤劳作,用回收材料,甚至包括弯曲的二手钉子,建造围栏。五年后,资金耗尽,他们被迫“带着几只鸡、一头猪和一只山羊”开门营业,这创业故事,堪比现实版的“中国合伙人”。
“当时的情况非常窘迫,他们甚至没有足够的钱建造入口和售票处,”Willis讲述道。“于是,他们在基督城媒体上刊登了一则广告,成人5毛,儿童2毛,然后坐在门口的一辆旧路虎里,手里拿着一个鞋盒收钱,这画面感,简直了!” 这段充满艰辛的创业史,也成为了柳岸最珍贵的回忆之一。
与动物共享的童年:洗衣房里的猴子和圣诞树下的美洲狮
Mark和妹妹Kirsty的童年,是在柳岸蓬勃发展的时期度过的。动物不仅在保护区内繁衍生息,还“入侵”了他们的家。Willis回忆道:“洗衣房里住着一只猴子,前院里拴着一只骆驼,这生活,简直不要太刺激!有一年圣诞节,爸妈送给我们一只美洲狮幼崽,它被装在一个大板条箱里,放在圣诞树下。说实话,我当时更想要一个卢克·天行者的玩偶或者一辆自行车。” 这段奇特的童年经历,估计能让无数小朋友羡慕嫉妒恨吧!
还有一次,动物园里出生了一窝水獭幼崽,但水獭妈妈没有奶水。这时,家里一只刚生完宝宝的西班牙猎犬挺身而出,主动承担起了“奶妈”的职责,喂养并照顾这些小水獭。Willis说道:“你会在厨房里吃早餐,然后看到一只狗带着自己的四只幼崽跑来跑去,后面跟着四只水獭幼崽,这画面,想想都觉得温馨又搞笑!”
从黑猩猩查理到库尼库尼猪:柳岸的保护之路
虽然与异国动物共享生活听起来很美好,但20世纪80年代一只获救的黑猩猩查理的经历,永远地改变了柳岸的理念。查理被动物走私者捕获,卖给了一个马戏团,后来被柳岸收留。Willis坦言:“我们认为我们可以更好地照顾它,也尽了最大努力,但我们无法给它真正的自由和幸福。我们每天都能从它的眼中看到悲伤和人性,这让我们意识到‘这不适合我们’。我们不再饲养狮子、老虎和大型猿类。”
查理最终搬到了澳大利亚一个更合适的场所安度晚年,而柳岸则坚定地专注于保护新西兰本土野生动物,例如濒临灭绝的库尼库尼猪。在20世纪70年代末,Michael Willis与Staglands的老板John Simister一起在新西兰北岛四处寻找库尼库尼猪,他们的努力最终使库尼库尼猪的数量从灭绝边缘恢复过来,这堪称新西兰版的“拯救大兵瑞恩”。
世界第一的几维鸟围栏和“高智商”啄羊鹦鹉:柳岸的创新与研究
在80年代,柳岸建成了世界上第一个几维鸟围栏,开创了夜间展览的先河。Willis解释说:“爸爸的想法是,很多新西兰本土野生动物都是夜行动物,所以我们应该在晚上展示它们。” 然而,基督城的天气条件却成了“拦路虎”——等到晚上足够暖和可以在户外活动时,天已经很晚了。这真是“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
柳岸的啄羊鹦鹉群体也是一大亮点。这里拥有现存最大的仍然表现出自然行为的圈养啄羊鹦鹉群体,并进行了大量的学术研究。2021年,一只名叫布鲁斯的残疾啄羊鹦鹉,只有半个喙,却成为了有记录以来第一只会使用工具进行自我护理的鹦鹉(它用鹅卵石梳理自己的羽毛),这简直是鸟类界的“身残志坚”典范!此外,研究还发现,这些高山鹦鹉可以像人类婴儿和类人猿一样判断统计概率,甚至还能用舌头使用触摸屏!这智商,简直碾压一众学渣!
地震中的慰藉:柳岸与社区的紧密联系
柳岸不仅是野生动物的家园,也是基督城人民的精神支柱。在2011年2月地震的第二天,柳岸免费向社区开放,为需要喘息的人们提供了一个避风港。“很多人的家园被毁,孩子们悲痛欲绝,”Willis说。“能让他们暂时远离这一切,获得片刻的宁静,我们感到很欣慰。”
“在那段时间里,我们收到了很多感谢信,这让我们意识到与社区的联系是多么重要。” 50年来,柳岸见证了基督城的变迁,也陪伴着这座城市的人们共同成长。从吐口水的美洲驼到高智商的啄羊鹦鹉,柳岸的故事仍在继续,而人们对动物的热爱,也从未改变。
展望未来:柳岸与南极中心的强强联手
在庆祝50岁生日之际,柳岸将接管另一个基督城机构——国际南极中心,以吸引更多当地游客。创始人Michael和Kathy仍然是柳岸的董事会成员,为他们的孩子们提供指导和建议。Willis表示:“我们在做决定时,始终牢记柳岸的初心和价值观。我们的目标不是成为新西兰最好的国际动物园,而是成为世界上最好的新西兰野生动物园。”
柳岸的故事,是一个关于梦想、坚持和爱的故事。它提醒我们,即使在最贫瘠的土地上,也能孕育出希望和生机。你是否也被柳岸的故事所感动?快来评论区分享你的想法,或者将这个故事分享给你的朋友们吧!让我们一起守护这片野生动物的天堂,让更多人了解柳岸的精彩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