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督城:新西兰的“文艺复兴”之城?
还记得那个被地震摧毁的“花园之城”吗?朋友们,时代变了!现在的基督城,那可是“文艺复兴”进行时,堪称新西兰的“酷炫之都”!不信?听我细细道来。
首先,这里简直是艺术家和音乐家的天堂!音乐家、DJ、艺术家和作家,那叫一个“高手在民间,卧虎藏龙”。夜生活也恢复了往日的活力,6.83 亿新西兰元打造的全新体育场更是让城市天际线焕然一新,简直是“鸟枪换炮”!也难怪基督城市长菲尔·莫格满怀豪情地表示,基督城有潜力成为“迷你墨尔本”!
“DIY”精神与地下音乐的碰撞
地震后的基督城,弥漫着一股“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的“DIY”精神。太空学院就是一个典型例子,这个震后开放的市中心场所,简直是文艺青年的“快乐老家”,从音乐、文学活动到人体素描课程,应有尽有。别看地方不大,人家去年可是和隔壁的暗房一起举办了 300 多场演出,简直是“麻雀虽小,五脏俱全”!
说到音乐,就不得不提Ōtautahi 唱片公司,包括 The Big Fresh Collective 在内的众多音乐厂牌,都是从基督城西北郊区崛起的。用创始人利亚姆·斯威格斯的话说,2011 年地震后的三年,大家都在“卧室、车库和休息室里聚会和演奏音乐”,硬生生搞出了一个“地下派对场景”,甚至跑到“二战掩体或坎特伯雷中部的随机田野里表演”,这股子“野蛮生长”的劲头,真是让人叹服!
艺术家回巢,租金飞涨
低廉的生活成本和浓厚的艺术氛围,吸引了众多艺术家“回巢”或“迁徙”到基督城。DJ 兼推广人凯特·兰德就是其中之一,在欧洲生活了 10 年后,他们于 2021 年回到基督城,并将在明年的 Electric Avenue 音乐节上表演。用他们的话说,”与奥克兰和惠灵顿相比,这里的机会要多得多。”
当然,基督城的吸引力可不仅仅是“机会”!根据 Trade Me 8 月份的租金价格指数报告,基督城的租房者平均每周支付 530 新西兰元,而奥克兰为 600 新西兰元,惠灵顿为 580 新西兰元。虽然比奥克兰和惠灵顿便宜,但基督城的房租涨幅也是最快的,看来“早买早享受”在哪里都适用啊!
从街头艺术到音乐节,基督城活力无限
走在基督城的街头,你会发现这里充满了活力和色彩。街头艺术家和平面设计师科菲·苏阿-胡尔斯博赫,六年前创办了自己的公司,并在市中心绘制了几幅壁画。她还获得了市议会 80 万新西兰元的资金,用于一项为期三年的街头艺术倡议。看来,基督城不仅是音乐之城,更是艺术之城!
说到活力,就不得不提 Electric Avenue 音乐节。这个 2015 年才开始举办的音乐节,如今已经发展成为夏季音乐节上的一个重要活动。明年,预计将有超过 2 万人从各地涌向哈格利公园,参加为期两天的音乐节。创始人兼活动组织者卡勒姆·米切尔更是豪言,明年的活动将是“澳大利亚最大的派对”!
基督城:新西兰的未来之城?
从“地震之城”到“文艺复兴”之城,基督城的蜕变令人惊叹。随着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和艺术家涌入,基督城正在成为新西兰最具活力和创造力的城市之一。或许,正如基督城市长菲尔·莫格所说,基督城真的有潜力成为“迷你墨尔本”,甚至成为新西兰的未来之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