漏水房屋:新西兰挥之不去的噩梦,纳税人每年损失数千万纽币!
二十年过去了,新西兰人依然谈“漏”色变。还记得那场让全国闻之色变的漏水房屋灾难吗?如今,它依然像幽灵般缠绕着新西兰,每年给议会造成数千万纽币的损失,简直是现实版的“水漫金山”!
政府最近准备对建筑审批规则动刀子,想要简化流程。消息一出,立刻引发了热议。支持者认为这能提高效率,反对者则担心会重蹈覆辙,再现当年“豆腐渣工程”的惨剧。 就像网友调侃的:“这波操作,是打算把‘漏水房2.0’安排上吗?” 政府想要推广虚拟检查,把它变成全国通用的“默认”操作。对此,新西兰建筑测量师协会主席达里尔·奥古斯特(Darryl August)老爷子语重心长地表示:“关键是要确保建筑工地上的一切都按规矩办事,尤其是要让检查员能亲眼看到所有需要检查的地方,别玩‘睁眼瞎’那一套!” 建筑部长克里斯·彭克(Chris Penk)也承认,这需要“对持牌建筑从业人员和其他使用该系统的人员抱有一定的信任”,但同时也要“尽可能地降低这种信任带来的风险”。毕竟,信任是建立在可靠基础上的,而不是空中楼阁。
远程检查:是建筑行业的福音,还是潘多拉的魔盒?
远程检查只是彭克为了简化建筑流程而提出的一系列改革措施中的一项。其他措施还包括简化建筑许可证的申请流程、降低建筑材料的标准等等。这些措施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提高建筑效率、降低建筑成本,但也可能带来一些风险,比如降低建筑质量、增加安全隐患等等。
在基督城,CTV 大楼倡导者大卫·林奇(David Lynch)对这些改革措施表示担忧。他认为,基督城当年就是因为“走了太多捷径”,才会导致CTV大楼倒塌的悲剧发生。CTV大楼的倒塌,导致115人丧生,成为了新西兰历史上最严重的建筑灾难之一。 “我们不能让这样的悲剧再次发生,”林奇沉痛地说,“我们会再次向部长和总理强调这一点,希望他们能够认真对待。”
虽然奥克兰议会已经开始在某些情况下使用远程检查,但漏水房屋危机带来的阴影依然挥之不去。20年过去了,纳税人依然要为这场危机买单,每年花费数百万纽币来修复那些“豆腐渣工程”。 去年,奥克兰议会就为此支付了2500万纽币的防风雨相关索赔,这笔钱本来可以用来改善民生、发展经济,却白白浪费在了这些“历史遗留问题”上。 “我们身处一线,每天都能看到人们因为房屋缺陷而遭受的痛苦和困难。”奥古斯特说。
政府、行业和民众:如何才能走出“漏水”的阴影?
面对质疑,彭克向1News保证,政府“不会降低任何标准”。 “所有标准都已存在,而且只会提高,不会降低。”他信誓旦旦地说。
建筑行业对远程检查表示欢迎,但也有人呼吁采取其他保护措施,例如加强培训、提高从业人员素质等等。 “建筑行业中有很多优秀的承包商,但也有一些害群之马,败坏了整个行业的名声。”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建筑工人说。 彭克对此表示赞同,他表示政府“确实想要打击那些不负责任的承包商”。 “太多人因为不良行为而失去了生计,无论是个人层面还是系统性失败,我们都要坚决杜绝。”他说。
有关远程检查的磋商现已开始,相信各方会积极发表意见,共同努力,为新西兰打造一个安全、可靠、高质量的建筑环境。 毕竟,谁也不想住在“危房”里提心吊胆,对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