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小康之家走出的“葛朗台”
我是在蜜罐里长大的,但成长的过程中却始终笼罩着一层挥之不去的“经济焦虑”。别误会,我家可不是什么“伪中产”,我们家境优渥,但就像网友调侃的“穷家富养”一样,我爸妈在某些方面却精打细算得有点“过分”。
举个例子,我永远忘不了那个差点让我爸“喜提银手镯”的圣诞节。事情是这样的,每年圣诞节,我们一家都会去奥克兰北部的芒格怀岬度假,享受阳光、沙滩和美食。那年圣诞节的早晨,香喷喷的圣诞羊角面包(我妈的拿手绝活,必须拥有姓名!)的香味弥漫了整个房间,我和兄弟姐妹们早就按捺不住激动的心情,迫不及待地想拆礼物了。按照惯例,我们会把圣诞老人送的礼物袋拖到爸妈床上,然后以迅雷不及掩耳盗铃之势拆开。因为我和妹妹露西经常收到一样的礼物,所以拆礼物的时候必须全神贯注,否则就会错过一半的惊喜。
你以为这就是一个幸福的中产阶级家庭的圣诞节日常?Too young too simple!虽然物质条件优渥,但潜在的经济焦虑却如影随形。我爸可是个省钱奇才,堪称“人间清醒”!如果说雷锋做好事不留名,那我爸一定是省钱不留痕迹。
“铁公鸡”老爸的省钱妙招
就拿圣诞礼物来说吧,我清晰地记得那年收到了一份“重量级”礼物——一个15×15厘米的扁平物体。我满心期待地撕开包装纸,以为会是一张梦寐以求的CD,结果你猜怎么着?我爸居然去商店复制了一张街头霸王乐队的音乐,刻录成CD,然后把原版CD退了回去!更“过分”的是,他还“心灵手巧”地自己做了CD封面,你能想象我收到礼物时的心情吗?简直是“地铁老人看手机.jpg”!
自从那以后,我就对街头霸王乐队的歌产生了心理阴影,一听到他们的歌就想起那张“独一无二”的CD。所以,朋友们,答应我,千万别在我面前放街头霸王乐队的歌,好吗?
我爸的省钱“骚操作”可不止这些。有一次,我洗衣服的时候,他发现我放了太多洗衣粉,二话不说就用手把洗衣粉舀出来了一些。用他的话说,积少成多嘛!虽然我们家从来不缺钱,但从小到大,我一直觉得我们家的生活方式有点“打肿脸充胖子”。为了让我们三个孩子都能上私立学校,我爸妈可谓是“勒紧裤腰带过日子”,这也导致我和朋友们的生活方式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我一直觉得自己活在“楚门的世界”里。
与“经济焦虑”和解
直到长大后我才意识到,我一直生活在中产阶级的“信息茧房”里,从小到大都被一种“隐形的贫困”所包围。虽然我深知自己拥有许多人梦寐以求的特权,但经济焦虑却像病毒一样,在我的成长过程中悄然植入了我的DNA,挥之不去。
直到最近,我才意识到这种焦虑的根源,以及它对我的负面影响。几个月前,我去看望我爸,他一直在吹嘘西瓜现在有多便宜。为了让他“眼见为实”,我提议去超市逛逛。结果,我亲爱的继母买了一个西瓜回来,我爸看到后瞬间“裂开”了,因为他觉得11美元买这么小的西瓜简直是“天价”!我当时就无语了,不就是11美元吗?至于吗?
这件事让我意识到,在对待金钱方面,我简直就是我爸的“复刻版”。我曾经为了省钱,花了好几个小时在网上搜索最便宜的机票,结果浪费了大量宝贵的时间。现在想想,我真是“捡了芝麻丢了西瓜”!
俗话说得好,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儿子会打洞。我们的理财观很大程度上受原生家庭的影响,无论是精打细算还是挥金如土,都或多或少地刻着父母的烙印。当然,影响我们金钱观的不仅仅是父母,还有可能是朋友、书籍等等。
意识到这一点很重要,因为我们可以选择性地继承父母的理财方式,而不是盲目地“复制粘贴”。我感谢我爸教会我精打细算,但也意识到,有时候为了省钱而牺牲宝贵的时间和精力,得不偿失。
最近几个月,我决定不再让几块钱的差价占据我的脑海,而是把时间和精力花在更有意义的事情上。毕竟,时间比金钱更宝贵,不是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