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西兰梦,渐行渐远?
你有没有想过,和当年你爸妈养家糊口的年代相比,你家的收入水平到底算不算“长江后浪推前浪”呢?近几十年来,通货膨胀简直像坐火箭一样,物价蹭蹭上涨。虽然很多情况下,工资增长勉强能让人喘口气,但说到住房,那可真是让人欲哭无泪了。
咱们来对比一下数据,看看这年头在新西兰生活到底有多“南”!如果在 1994 年,你家年收入 80,000 纽币,妥妥的人生赢家,但现在你得年收入超过 200,000 纽币才能保持同样的购买力。1994 年,新西兰有 113,500 户家庭年收入超过 76,500 纽币,80,000 纽币妥妥地属于高收入家庭。而现在,只有收入排名前 10% 的家庭才能年收入达到 235,000 纽币左右。这年头,没有点“钞能力”,真是寸步难行啊!
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
Infometrics 首席预测师加雷斯·基尔南表示,1994 年,如果一个年收入 80,000 纽币的家庭,收入分配均匀,那么人均税后收入为 29,579 纽币,每年房贷 8,957 纽币,其他支出 50,200 纽币,日子过得相当滋润。
然而,根据消费者价格指数 (CPI) 的通货膨胀进行调整,并参考现在的房价中位数和利率,到 2024 年,要想过上和当年一样的“小康生活”,每年得花掉 102,418 纽币,其中房贷就高达 53,964 纽币!为了保持同样的购买力,这个家庭的年收入必须达到 206,301 纽币,如果收入平均分配,则税后人均可获得 78,191 纽币。这简直是“辛辛苦苦几十年,一朝回到解放前”啊!
如果一个家庭在 1994 年的收入约为 53,550 纽币(处于收入的第 75 个百分位),那么现在他们需要赚取 150,100 纽币才能维持同样的生活水平,而这个收入水平现在仍然处于第 75 个百分位左右,甚至略低一些。1994 年,中等收入家庭的收入为 32,200 纽币,而现在则需要赚取 102,400 纽币才能勉强维持生活。基尔南表示,这些家庭在收入分配中的位置并没有发生太大变化,但对于除高收入家庭以外的所有人来说,在过去 30 年里,住房成本的涨幅远远超过了其他成本。
“房奴”之路,漫漫其修远兮
根据房地产协会的数据,房价中位数已经从 1994 年 9 月的 132,000 纽币飙升至 2024 年 7 月的 753,000 纽币。与 30 年前相比,首次购房者不仅要偿还更高的抵押贷款,而且现在还必须将更大比例的收入存起来作为首付,简直是“压力山大”!
如果有人在 1994 年购买一套价值 132,000 纽币的房子,需要支付 20% 的首付,那么首付金额将为 26,400 纽币,约为一个年收入 80,000 纽币的家庭收入的三分之一。相比之下,现在一套中等价位房屋的首付为 150,600 纽币,约为一个年收入 206,301 纽币的家庭年收入的四分之三。这简直是“搬砖搬到手抽筋,也买不起一个厕所”的节奏啊!
独立经济学家沙穆贝尔·埃阿库布表示,现在家庭的经济状况并没有好转,但生活的其他方面有所改善。就药品、科技等方面而言,我们现在能够获得比前人更好的东西。现在,无论是在娱乐、科技还是救命治疗方面,金钱都能让你买到更多的东西。所有这些东西都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容易获得,而且质量更高。如果你拥有经济资源,生活就会更美好。
“躺平”还是“奋斗”?这是一个问题!
埃阿库布表示,他每年都会查看这一群体的收入状况,以确定他们是否可能比上一代人赚得更多。他说,自 1985 年以来,答案一直是否定的。从那时起,平均而言,按实际价值计算,你一生中可能比你父母赚得少……这其中有很多不确定性。但根据我们现在所知道的,考虑到收入分配和我们所能看到的情况,情况看起来有点艰难。
他表示,这并非普遍现象,一些行业和部门的境况会好于其他行业和部门。但即使在某些行业,情况也在发生变化:法律、医学。过去,这些行业被视为至少可以进入中上阶层的可靠途径,即使不能变得非常富有。现在还不清楚情况是否依然如此。
他说,现在的成年人可以考虑一下他们在孩子未来方面的责任。他说,气候变化和社会凝聚力等问题对子孙后代来说可能很重要。但他说,国家需要对其支出和投资采取更有远见的方法。我们究竟是在为子孙后代投资,还是在为自己消费?
他说,战后年代的特点是为未来投资,但在 20 世纪 70 年代和 80 年代发生了变化。最近,投资的目的往往是为了追赶已经发生的事情,而不是规划未来。如果我们想要进步,对我们这一代人来说几乎为时已晚——我们要为我们的孩子做什么?我们愿意做出什么样的投资?这很难,但也没什么可怕的,我们有很多值得庆幸的事情。总的来说,我们很多人的生活都很好。对我来说,这是分配和世代方面的问题。我认为我们不应该自满,我们不应该说没有什么好,那不是真的——但我们也不应该说这已经足够好了。那也不是真的。
他说,当人们考虑到住房成本时,这个问题就成了焦点。我们谈论不平等和贫困,却没有人关心。但如果你谈论你的孩子将无法拥有自己的房子,而你的孙子孙女肯定也无法拥有,那真的会让人们感同身受……其他一切都很技术性。你孩子的这一代人像你这一代人在那个年龄时一样有可能拥有自己的房子吗?答案是否定的,这很有说服力。
“双职工”时代,无奈的选择?
基尔南说,现在大多数家庭都有双份收入,尤其是在他们想买房的情况下。如果你回到 50 年代,你会发现男人出去工作,这就是你能买得起房子的方式。我们经历了一个转变——这并不是唯一的驱动因素——‘如果你去兼职工作,我就能买得起更好的房子’,然后就出现了滚雪球效应。靠一份收入买不起房子,所以每个人都得去做兼职,然后每个人都得去做全职。过去还有选择的余地,但现在几乎没有选择了。如果你想买房,你确实需要两份收入——有时甚至更多。
看完这篇报道,你有什么感想呢?你认为新西兰的年轻人还有希望实现“住房梦”吗?欢迎在评论区留言分享你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