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元文化狂欢节:新西兰要不要为它疯狂打Call?
新西兰,这片风景如画的“长白云之乡”,正经历着一场文化大融合!数据显示,现在将近三分之一(28%)的新西兰居民拥有非欧洲移民背景,简直可以开一场“联合国大会”了!面对这股多元文化的浪潮,新西兰多元文化协会 (MNZ) 主席潘查·纳拉亚南老爷子坐不住了,他强烈建议设立一个全新的公共假日,为的就是给力宣传“我们是一个多元文化的社会”!这可不是随便说说,老爷子可是个行动派,他提出的方案那可是相当的“接地气”!
每年8月的最后一个星期五,新西兰全国各地的多元文化委员会都会举办盛大的庆祝活动,纪念意义非凡的《怀唐伊条约》,而这个日子也被称为“全国多元文化日”。这项倡议从2021年开始,每年都搞得热火朝天,鼓励移民们穿上自己民族的传统服装,带上家乡的特色美食和同事朋友们分享,甚至还可以用母语交流,让大家都能体验一把“文化大杂烩”的乐趣。今年的庆祝活动更是搬到了“国家心脏”国会大厦,纳拉亚南老爷子借着这个机会,正式向议会提交了将多元文化日纳入《假日法》的提案,这波操作简直666!
说到《假日法》,那可是规定了新西兰人每年有多少个公共假日的“金科玉律”。目前,新西兰共有11个公共假日,而行动党一直对增加公共假日持批评态度,认为这会增加企业的运营成本。他们在2022年将毛利新年定为新的公共假日后,更是承诺要取消1月2日的公共假日,看来这“假日之争”也是相当激烈啊!
双倍快乐:一个不够,那就来俩!
纳拉亚南老爷子说了,如果多元文化日能成功“上位”成为公共假日,那新西兰可就赚大发了!“少数民族社区将蓬勃发展”,整个国家也会因此更加繁荣昌盛。老爷子可不是光说不练,他还提出了两种不同的公共假日方案来庆祝多元文化,简直是“双倍快乐”!
第一个方案是设立一个全国性的多元文化日,类似于MNZ目前庆祝的方式,并将其定为公共假日。老爷子认为,这能让新西兰人有机会公开庆祝他们各自独特的文化,并“感谢我们的祖先”。MNZ的多元文化日特意选在星期五,就是为了方便大家在学校和工作场所展示他们的文化,为将这一天变成公共假日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第二个方案更“人性化”,设立一个“文化日”,让新西兰人可以休假一天,庆祝对他们个人具有重要文化意义的活动。这可以是在新西兰不是公共假日的宗教节日,比如佛教徒庆祝的卫塞节,也可以是文化庆祝活动,比如热闹非凡的农历新年。纳拉亚南老爷子说,新西兰人可以自由选择何时休这个“文化假”,甚至可以把它写进劳动合同里,简直是“我的地盘我做主”!
多元文化,新西兰的“新标签”?
纳拉亚南老爷子从1992年起就加入了MNZ,并在2002年首次当选主席,见证了新西兰多元文化的蓬勃发展,他将新西兰描述为一个“移民国家”。他本人也是在1986年作为一名来自马来西亚的研究生来到新西兰的。在马来西亚,由于人口的多样性,开斋节、排灯节、圣诞节和春节都是公共假日,简直是“节日盛宴”!纳拉亚南老爷子认为,新西兰需要一个多元文化社会的身份认同,而一个新的公共假日将反映出该国的人口构成。“我们正在做的是播下种子……当我们年复一年、一代又一代地这样做时,它就会成为我们文化的一部分,”老爷子对未来充满了期待。
在国会大厦举行的多元文化日庆祝活动上,民族社区部长梅丽莎·李也出席了会议,并听取了纳拉亚南关于设立新的公共假日的想法。李部长表示,“新西兰全年已经举行的许多文化庆祝活动都具有巨大的价值”,她“非常自豪地注意到新西兰正在变得更加多元化”。她说,文化庆祝活动“有助于增强新西兰的社会凝聚力”,“新西兰已经非常多元化,有 160 多个民族”,简直可以申请吉尼斯世界纪录了!
当被问及她是否支持将多元文化日纳入《假日法》时,李部长玩起了“太极”,她说:“关于全国公认的多元文化日,值得记住的是,我们生活在一个民主国家,任何公众成员都有办法提出修改立法的建议——例如,他们可以向议会提交请愿书。” 看来,最终要不要为多元文化疯狂打Call,还得看新西兰人民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