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许学校:它们是什么?它们有何不同?它们比公立学校更好吗?
新西兰联合政府在 2024 年预算中豪掷 1.5 亿纽币,计划新建或改造多达 50 所特许学校,这无疑是教育界的一枚重磅炸弹! 这不禁让人想起 2014 年特许学校首次亮相新西兰,又在 2018 年被时任教育部长 Chris Hipkins 称为“昂贵且失败的实验”而关闭的历史。 那么,特许学校究竟是何方神圣?它与我们熟知的公立学校有何区别?是骡子是马,咱们拉出来遛遛!
特许学校究竟是什么?
根据新西兰教育部的说法,特许学校就像教育体系中的一股“清流”,是政府资助学校的一种新模式。它赋予了教师和家长更大的选择权,允许教师在“安全、上学和学习有保障”的前提下,自由发挥教学才能,自主决定教学内容和方式,可谓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
教育部副部长 David Seymour 将特许学校比喻为教育界的“特区”,认为它将为教育体系注入多样性,将教师从国家和工会的“紧箍咒”中解放出来,并最终“提高整体教育水平,特别是那些在现有体系中表现不佳或掉队的学生”。他还强调,特许学校(毛利语:kura hourua)的命名寓意深刻,象征着特许学校运营者与政府之间、特许学校与其社区之间的“合作共赢”关系。
特许学校和公立学校:傻傻分不清楚?
别急,教育部已经为我们划好了重点!特许学校和公立学校之间的“battle”主要集中在五个方面:法律结构、治理、监督和干预、资金和财务控制以及课程。
1. 法律结构:一个灵活,一个严谨
公立学校就像一个“乖宝宝”,其目标受法律严格约束,而特许学校则像一个“自由侠”,由“主办方”独立运营,与政府签订“私人订制”的合同,明确各自的责任和义务。
2. 治理:一个民主,一个自治
公立学校的董事会由学生家长组成,对家长社区负责,而特许学校则拥有更大的自主权,可以选择是否对其家长社区负责。用 Seymour 的话说,就是在一些限制条件下,特许学校可以“制定自己的游戏规则”。
3. 监督和干预:一个外部监管,一个自我约束
公立学校的“监护人”是教育审查办公室,负责评估学校的成绩、参与度和学生的福祉,并在必要时进行干预。而特许学校则实行“自我管理”,主办方必须对实现合同中规定的绩效目标负责,否则将面临干预、更换甚至终止合同的风险。Seymour 还透露了一个“小秘密”:为了给主办方吃一颗“定心丸”,他们将获得一份为期 10 年的固定期限合同,并享有两次为期 10 年的续签权,但前提是学校要继续履行合同条款,否则“后果很严重”!
4. 资金和财务控制:一个按需分配,一个自主支配
公立学校的资金由教育部根据学生人数、年级、教育劣势和地理位置等因素进行分配,而特许学校则主要按“人头”拨款,只要学校能够达到约定的办学目标,就可以“我的地盘我做主”,灵活支配资金。
5. 课程:一个全国统一,一个百花齐放
公立学校必须使用新西兰课程或 Te Marautanga o Aotearoa,而特许学校则可以“另辟蹊径”,设置自己的课程,甚至可以自主决定上课时间和日期,可谓是将“自由”进行到底!
政府的“小算盘”:1.5 亿纽币砸向哪里?
联合政府已经为特许学校预留了 1.53 亿纽币的“巨额”资金,计划在未来四年内新建 15 所特许学校,并将 35 所公立学校改造为特许学校。Seymour 表示,教育工作者对探索特许学校模式表现出“极大的兴趣”,例如 TIPENE 圣斯蒂芬毛利男子寄宿学校和 AGE 学校等潜在申请者已经跃跃欲试。他相信,特许学校将赋予教育工作者更大的自主权,为新西兰的教育体系注入多样性,并将最终提高整体教育水平,特别是那些在现有体系中表现不佳或掉队的学生。
然而,特许学校也并非没有争议。新西兰校长联合会主席 Leanne Otene 对此表示担忧,认为特许学校的效率和对教学的影响缺乏证据支持。她建议,任何考虑成为特许学校的学校都应该“三思而后行”,与社区进行充分协商,并仔细权衡利弊。
一些前特许学校的负责人则对政府的新计划表示欢迎,认为特许学校模式能够让他们更加专注于特定领域的教学,并取得了显著的成果。
总而言之,特许学校就像一把“双刃剑”,既有机遇也有挑战。它能否在争议声中找到自己的立足之地,并最终为新西兰的教育体系带来积极的改变,让我们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