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低息住房贷款:爷的青春回来了?
上周,一位读者问了一个让人梦回唐朝的问题:政府能不能以 2% 的固定利率给首次购房者发放住房贷款?这简直是做梦!我列举了一堆理由,解释了为什么在现在这个经济环境下,这比登天还难。结果,一些“考古学家”读者又开始追问,为什么在遥远的 20 世纪 70 年代以前,政府可以通过国家预付款公司,以 30 年固定低利率给首次购房者发放贷款。难道那时候钱是大风刮来的吗?
为了解答这个世纪难题,我特意采访了经济学家加雷斯·基尔南。他表示,即使在那个年代,低息贷款也不是你想拿就能拿的,条件多着呢!
“别被 3% 的固定利率骗了,这利率每五年审核一次,比体检还勤。如果你的收入超过了规定的阈值,对不起,利率就会飙升到‘正常’水平,比坐过山车还刺激。所以,别再说 30 年固定利率了,这简直是天方夜谭!”
基尔南还说,当时的贷款环境和现在简直是天壤之别,一个天上,一个地下。
“我的同事跟我讲过一些上古传说,据说在 20 世纪 80 年代初,你能不能拿到抵押贷款,完全取决于你和银行经理的关系铁不铁,简直比追女朋友还难。贷款额度也少得可怜,为了买套房,很多人不得不申请第二笔甚至第三笔抵押贷款,利率高得吓人,简直是吸血鬼!”
金融体系大变革:从“关系户”到“自由市场”
Squirrel 首席执行官兼合作银行前首席执行官大卫·坎宁安也对基尔南的说法表示赞同。
“当时的银行体系和现在完全是两码事,住房贷款更不像今天这样是香饽饽。邮政储蓄银行才是当时金融体系的扛把子,住房所有权账户才是通往住房所有权的康庄大道。”
“总而言之,当时的贷款比和尚头上的虱子还少。80 年代金融体系的放松管制,就像打开了潘多拉魔盒,让人们更容易获得信贷,填补了国家预付款公司以前的角色。当然,高通胀也趁机兴风作浪,把利率推向了顶峰。”
基尔南表示,国家预付款公司贷款的火爆程度,就像现在的网红奶茶店一样,排队排到腿软。这主要是因为人们可以把家庭福利资本化,用作首付,简直是“薅羊毛”的最佳实践。
“为了控制局面,国家预付款公司贷款后来只能用于建造新房或购买以前无人居住的房屋,以此鼓励增加住房供应,缓解住房供应不足的问题,就像现在的限购政策一样。”
他还说,在 20 世纪 60 年代和 70 年代,政府向首次购房者提供的贷款利率,比政府自己的借款利率还要低,简直是“赔本赚吆喝”。如果今天再搞这种操作,估计政府要破产了。
今非昔比:政府的钱也不是大风刮来的
不过,基尔南也承认,时代已经变了,很多事情都和以前不一样了。
“和 60 年前相比,现在政府资金的竞争,比选秀节目还激烈。20 世纪 60 年代,政府支出占 GDP 的比例平均只有 23.5%,而过去十年却高达 30.4%,简直是翻了一番!”
他还说,金融部门现在的运作方式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可以说,获得贷款的机会比以前更加开放和公平,就像现在的电商平台一样,每个人都有机会。因此,政府可能没有必要再在这个领域插手了。”
“当然,政府仍然通过首次置业贷款计划为一些贷款提供担保,就像现在的支付宝花呗一样,方便了很多人。这个计划通常针对的是存款不多、想买房的低收入人群,帮助他们实现自己的住房梦。”
基尔南还补充说,在 20 世纪 50 年代至 70 年代,中央政府、地方政府和开发商之间的合作,比现在的跨界合作还密切,共同创建新的分区和开发项目,效率高得惊人。
“当时的土地供应,比现在的共享单车还多……这么说吧,1959 年 3 月,一块价值 1500 美元的土地,相当于现在的 42600 美元,简直是白菜价!而现在,这笔钱可能连一些开发税都不够,更别说买地了。”
“所以,对于那些想让政府提供低息住房贷款的人,我只想问一句:为了实施这项政策,你打算砍掉哪些其他的政府服务/支出?羊毛出在羊身上,政府的钱也不是大风刮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