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许学校:教育改革的灵丹妙药还是潘多拉魔盒?
新西兰,这片长白云之乡,最近又双叒叕因为教育问题吵翻了天。这次的导火索是政府打算重启特许学校项目,引发了教育界和社会各界的激烈讨论。支持者认为特许学校是教育改革的灵丹妙药,可以打破僵化的公立教育体系,为孩子们提供更多选择;反对者则将其视为潘多拉魔盒,担心会加剧教育不平等,把学校变成“有钱人的游戏”。
那么,特许学校究竟是天使还是魔鬼?让我们来听听正反双方怎么说。
支持者:引入竞争,激发活力,让教育“卷”起来!
Maxim 研究所研究员 Maryanne Spurdle 对特许学校持乐观态度。她认为,引入特许学校就像给新西兰教育系统注入了一剂强心针,可以打破公立学校一家独大的局面,引入市场竞争机制,倒逼公立学校提高教学质量。毕竟,哪个家长不想让孩子上好学校呢?
Spurdle 举了一个“别人家的孩子”的例子:美国。她说,斯坦福大学一项针对美国特许学校的长期研究表明,就读特许学校的学生,尤其是那些来自弱势群体的学生,学习成绩提升更加明显。Spurdle 认为,新西兰的教育体制过于僵化,缺乏活力,应该学习瑞典的学券制、英国的免费学校和学院制度,以及澳大利亚对私立学校和天主教学校的学费补贴政策,给予学校更大的自主权,让学校和老师们放开手脚,大胆创新。
Spurdle 还指出,新西兰教育部目前的绩效指标不容乐观,学生逃学问题严重,读写能力堪忧。她相信,特许学校的引入可以为所有地区的家庭提供更多元化的教育选择,促进教育公平,让每个孩子都能享受到优质教育。
反对者:别天真了!特许学校只会让穷孩子更难!
PPTA Te Wehengarua 主席 Chris Abercrombie 对特许学校的回归表示强烈反对。他认为,特许学校就是披着“教育改革”外衣的“狼”,其本质是将教育私有化,最终只会让富人家的孩子上更好的学校,而穷人家的孩子只能被“剩下的”。
Abercrombie 指出,美国和英国的特许学校已经证明,这些学校为了控制成本,往往会选择性地招收学生,那些学习成绩不好、家庭条件不好的学生会被拒之门外。此外,特许学校为了节省开支,还可能聘用没有教师资格证的“三无”教师,教学质量难以保证。
Abercrombie 认为,政府与其把钱浪费在特许学校这种“不靠谱”的项目上,不如把钱花在刀刃上,加大对公立学校的投入,改善公立学校的教学条件,提高教师待遇,这才是解决教育问题的根本之道。
吃瓜群众: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到底该听谁的?
特许学校究竟是教育改革的“良方”还是“毒药”?目前还难以下定论。支持者和反对者各执一词,都有自己的道理。最终,新西兰政府会如何抉择,让我们拭目以待。
不过,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教育是关乎国家未来的大事,任何改革都应该慎之又慎,不能拿孩子的未来做实验。